“大思政课”视域下“社会大课堂”的多维阐释  被引量:2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增礼[1] 李亚芹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出  处:《思想理论教育》2022年第12期73-78,共6页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负面清单制度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18VHJ014)。

摘  要:准确认识“社会大课堂”是用好“社会大课堂”的前提。课堂属性上,“社会大课堂”实践空间需具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要素结构,实践过程需契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征,实践活动需满足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需要。课堂价值上,“社会大课堂”是高校师生强本领长才干、“大思政”改革创新以及高质量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课堂比较上,“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在主体、形式、特质及预期效果等方面形成鲜明对照,二者内外联动共同回应时代关切、获得社会支撑,形成互通、互动、互补、互益,对立统一又融合贯通关系。

关 键 词:社会大课堂 思政小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