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无达诂”中的诗歌阐释方式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房书伊 王荣林[1] 

机构地区:[1]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化学刊》2022年第10期234-237,共4页Culture Journal

摘  要:“诗无达诂”为中国古典诗学释义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命题由“《诗》无达诂”发展而来,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最终成为诗歌阐释时不可忽略的一条重要原则。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诗无达诂”关注到了作品与作者和读者三者间的联系,尤其对读者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给予重视。“诗无达诂”的本质是“诗可诂”,虽然不能对一首诗歌达到准确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精研”之法求其达诂。

关 键 词:诗无达诂 发展 过程 文学接受 精研 

分 类 号:I221[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