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旭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所
出 处:《文史知识》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摘 要:春秋之世,礼教陵夷,孔子尝感喟:“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而当门下高弟颜渊问仁之际,孔子复答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由此观之,孔门仁礼论是往复双向的:一方面,如果没有仁心作为基础,任何仪节都将流为具文;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礼仪的疏导,人又无从体证其自心本具之仁。关于“礼”与“仁”的关联与分际,宋儒尝作性理学的诠释,今人复有历史学、哲学的分析,均具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无意另立新说,而欲重访汉学旧义,借助东汉经师郑玄《仪礼》注释,从具体的礼文细节入手,探求先儒礼教的仁心底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