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的外、中、内:传统现代文阅读“丢分现象”反思——以康德“先验感性论”直观、感性和感觉为中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秋实 

机构地区:[1]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山西教育(教学版)》2022年第11期92-94,共3页

摘  要:在传统的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对记叙文的讲解与考察往往在字、词、句、篇上着力较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思想、内容、主题方面的考察,再具体到每一道题上,更多的是针对“本篇”文章内容的讲解以及答题模板和“套话”的总结和练习,给人一种“自古华山一条路”的答题之感。殊不知作为文学作品,其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是多层次、多角度、多含义的,至少包含表层含义、基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几种。

关 键 词: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记叙文 现代文教学 文学作品 讲解 主体性 深层含义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