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姜非 张杨 王海星 曾蒙苏 王明亮 

机构地区:[1]东营市人民医院影像科,东营257091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 [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放射科,上海200032

出  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3年第1期59-61,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基  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shslczdzk03202)。

摘  要: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6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9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患者的临床、病理、CT和MRI资料。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3例行MRI增强检查,1例同时行CT和MRI增强检查。9例患者中,6例(6/9,66.7%)单发,3例(3/9,33.3%)多发;8例(8/9,88.9%)为良性,1例(1/9,11.1%)恶性伴肝转移;所有病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1例含钙化,2例合并出血,1例囊变。CT平扫,6例(6/6,100%)均为等或略低密度,边缘不清。MRI平扫,3例(3/4,75%)边界清楚,1例(1/4,25%)恶性边界不清;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2例(2/4,50%)为稍低信号,2例(2/4,50%)为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3例为略高信号且其内示多发点状不强化低信号,即"雀斑"征。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均为略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6例(6/9,66.7%)病灶呈渐进性强化,3例(3/9,33.3%)呈明显持续性强化。增强病变内部亦可见点状及星芒状始终未强化区。多发病灶增强扫描数量经历"少-多-少"的过程。本研究表明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 键 词: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星芒状 T2WI 合并出血 CT平扫 多发病灶 囊变 

分 类 号:R733.2[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