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当代医药论丛》2023年第4期65-68,共4页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大小及侵袭性的泌乳素腺瘤患者临床特点及溴隐亭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从2020年5月开始挑选患者,直至2021年12月,共选入泌乳素腺瘤患者90例。根据肿瘤大小及侵袭性的不同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均为口服甲磺酸溴隐亭片。观察三组的性别、发病年龄、治疗前泌乳素水平和肿瘤侵袭海绵窦情况、治疗后肿瘤缩小程度及海绵窦残余肿瘤情况,同时对比三组不同时间段不同溴隐亭剂量下的泌乳素下降率。结果:甲组中男性占比最高,其次为乙组,丙组中男性占比最低,两两对比,P<0.05。丙组的发病年龄与甲组或乙组对比均较小,P<0.05。甲组治疗前泌乳素水平、肿瘤侵袭海绵窦比率最高,其次为乙组,丙组最低,两两对比,P<0.05。三组治疗后的肿瘤缩小程度无差异,P>0.05。甲组治疗后的海绵窦残余肿瘤率与乙组对比较高,P<0.05。治疗第1周时丙组小剂量患者的泌乳素下降率低于中剂量、大剂量患者,P<0.05。治疗第4周时丙组小剂量和大剂量患者的泌乳素下降率均高于中剂量患者,P<0.05。结论:泌乳素微腺瘤体积大、侵袭性强的患者多为男性,其发病年龄大、泌乳素水平和治疗后海绵窦残余肿瘤率高。其中泌乳素微腺瘤经大剂量溴隐亭治疗可在早期获得更为明显的泌乳素降低效果。
分 类 号:R742[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