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付守强 朱莉莉 周英梅 朱晓云[1] 刘喜明(指导) FU Shouqiang;ZHU Lili;ZHOU Yingmei;ZHU Xiaoyun
机构地区:[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2]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29 [3]不详
出 处:《江苏中医药》2023年第3期53-56,共4页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至虚有盛候”是中医诊断学中的经典学说,最早源于苏轼的《苏轼文集·求医诊脉》[1],书中云:“脉之难明,古今所病也,至虚有盛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中医大辞典》[2]释义为“虚弱证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出现类似盛实的假象”。但是如何精准辨治真虚假实的复杂病机,一直是中医临床研究的焦点问题。
关 键 词:危急重症 水肿 淋证 厥证 右心衰竭 泌尿系统感染 脑梗死 刘喜明 验案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78[医药卫生—中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