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世文[1] Zhang Shiwen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44
出 处:《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Journal of Jiangxi Police Institute
基 金: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点项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争议问题研究”(JCSF2021-02)。
摘 要:目前普通刑事审判程序中对物之诉尚无证明标准。从为财产权的社会义务设定限度、统一法律适用、重建刑事司法公信力和推动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发展等方面考虑,都有必要建构对物之诉的证明标准。构建的思路应把握对物之诉与对人之诉和独立没收程序的差异、基本权干预理论的建构作用和来自比较法的启示几个要点,同时应注意与司法改革的逻辑相契合。搭建起一种“底限证明标准”的基本框架后,通过证明标准层次理论的填充和“高度盖然性”的解释作用实现对物之诉证明标准的具体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18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