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亦平 洪修平 Sun Yiping;Hong Xiuping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23年第1期62-68,共7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方道文化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9AZJ0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ZDA23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道德经》注本众多,有关“道德义”的内涵通过注家的诠释而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尤其是在儒佛道三教的交互影响中,道教通过引进佛教的“非有非无”和“毕竟空”等思想和方法,从哲学层面对“道德义”内涵进行了开拓。从唐代孟安排《道教义枢》的道德六义,到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更举七义以通释”,通过对“道德义”的阐释,打通了道德的本体义与修道者主体义的连接,从而将对外在宇宙世界的探索更多地转向了对人内在身心修炼以获得生命超越的关注,推进了道教哲学的内在化转向。“道德义”的内在化转向是道教哲学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曲折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4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