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萍[1] 王泽宇 Li Ping;Wang Zeyu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2]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1510275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22年第6期76-84,共9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AZD00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GD22ZDZ01-12)。
摘 要:关于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问题,学术界一直有较大的争论。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者往往将马克思的伦理思想与马克思关于人类本质的社会性洞见进行割裂处理,由此将马克思的思想解读为非(反)道德论的。通过考察马克思对德国古典伦理思想——康德式自律道德概念与黑格尔式思辨伦理体系——的双重批判,可以看出马克思在其关于人类本质的社会性洞见中蕴含了一种建构伦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即马克思以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而建构的伦理学理论,不是分析学派所描述的“与伦理道德无关,甚至是反道德的”,而是深刻揭示了符合人类本质与现实生活的伦理学最根本的逻辑起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