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视阈下两种“民族”概念辨析  被引量:1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Double Nationality in the Vis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声波[1] Guo Shengbo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2

出  处:《江汉论坛》202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唐宋羁縻府州制度史料辑证注释”(20AZS006)的成果。

摘  要:一、西文两种“民族”概念在近代中国的使用从清末至今,“民族”在中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内涵非常广泛,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语源来自英文词根“nation”,如体现历史概念的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体现生活概念的狩猎民族、游牧民族、农耕民族;体现社会概念的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当近代以来西方殖民帝国将世界瓜分完毕之后,人们又习惯将世界各地人群按稳定国别(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划分,如法兰西民族、美利坚民族、中华民族、日本民族等。这类民族很明显都是以国家为纽带结成的人群,亦即基于国家认同形成的政治人群,有人称其为“国民民族”。

关 键 词:农耕民族 美利坚民族 狩猎民族 殖民帝国 游牧民族 国家认同 半殖民地 概念辨析 

分 类 号:C95[社会学—民族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