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民族

作品数:140被引量:14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郭太林武钾赢高晓霞黎虎吴雅芝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草原去往森林的牧羊犬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版)》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这些年,我送过很多小牧羊犬到北方森林的鹿营地。从第一次上山开始,我每次都会带一两只蒙古牧羊犬的幼犬过去,作为送给山上使鹿鄂温克朋友的礼物。如同所有北方的游牧狩猎民族一样,使鹿鄂温克人喜爱犬,视犬为家庭的一员。如果你首次进...
关键词:北方森林 牧羊犬 狩猎民族 幼犬 使鹿鄂温克人 草原 营地 游牧 
小小悠悠球 转动千变万化
《体育博览》2023年第9期72-77,共6页
一滑一落一收一放关于悠悠球的起源,最早记录出现在公元500年前的希腊,史书记录悠悠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在雅典的国立博物馆还保存着这样一件陶瓷罐子,罐上的人物手中正拿着的就是悠悠球。相传16世纪,菲律宾的狩猎民族在狩猎和格斗使用...
关键词:国立博物馆 狩猎民族 悠悠球 16世纪 菲律宾 千变万化 古希腊 
鄂伦春族传统民居斜仁柱
《民间故事》2023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北川(文/摄) 
“斜仁柱”也称“仙人柱”或“撮罗子”,是森林狩猎民族早期比较原始的住房。这种住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期的钵室韦人就是“以桦皮盖屋”。鄂伦春人由于世代过着游猎生活,继承了这一便于拆搭、迁移的房屋建造技艺,这种居住...
关键词:狩猎民族 钵室韦 居住方式 鄂伦春族 斜仁柱 传统民居 仙人柱 住房 
融合
《纺织学报》2023年第7期I0003-I0003,共1页徐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22BMZ168);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1MZE335);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SJGY20210967);黑龙江省教育厅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HLJXWY056)。
设计说明本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鄂温克族传统民间歌曲《母鹿之歌》,鄂温克族民歌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充分体现了鄂温克人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其中凝聚着古老狩猎民族的诚信观念、善良品行和生存智慧。服装...
关键词:生存智慧 狩猎民族 鄂温克人 鄂温克族 设计说明 诚信观念 民间歌曲 理解和尊重 
为“鹿”寻路
《中国政协》2023年第9期40-41,共2页杜明燕 
雄峻草原,妍辉绮彩,林峰苍莽,鹿铃声声——这是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我的第二故乡——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一个清幽静美的北国小村落。在我的眼中,绿意草原、白云故乡,不止是诗情。我更多关注的是在诗情之外...
关键词:鄂温克族 狩猎民族 第二故乡 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蒙古呼伦贝尔 扎兰屯市 小村落 诗情 
中国国情视阈下两种“民族”概念辨析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23年第3期125-128,共4页郭声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唐宋羁縻府州制度史料辑证注释”(20AZS006)的成果。
一、西文两种“民族”概念在近代中国的使用从清末至今,“民族”在中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内涵非常广泛,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语源来自英文词根“nation”,如体现历史概念的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体现生活概念的狩...
关键词:农耕民族 美利坚民族 狩猎民族 殖民帝国 游牧民族 国家认同 半殖民地 概念辨析 
狩猎民族的文化记忆--“非遗”传承人访谈录
《黑河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179-182,共4页石娟 齐鲁 
桦树皮制品及桦树皮制作技艺作为鄂伦春族的民族文化记忆,面临如何传承保护的问题。基于黑河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平台,2020年12月10日,于黑河学院大学生文化科技艺术产业园桦树皮工作室对桦树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陶丹丹进行...
关键词:狩猎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桦树皮制作技艺 陶丹丹访谈 
论民族地区融媒体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中的作为——以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为例
《中国地市报人》2021年第3期79-80,共2页樊冬梅 吴山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团结统一的大家庭,在全国各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背景下,民族地区融媒体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鄂伦春民族是我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世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以狩猎生活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历史...
关键词:融媒体 狩猎文化 狩猎民族 大小兴安岭 文化保护传承 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民族 团结统一 
从鄂伦春族史诗《英雄格帕欠》看狩猎民族的生态审美意识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年第1期155-160,F0003,共7页王丙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16BZW180)阶段性成果。
鄂伦春族史诗诞生于人类早期的狩猎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与审美意识之中,承载鄂伦春人的宗教信仰、想象、情感与记忆,汇集狩猎民族的生存理念、生命体验、生活经历和生态思想。《英雄格帕欠》传承、传播且弘扬和谐共处之美、万物生命...
关键词:鄂伦春族 史诗 《英雄格帕欠》 生态思想 审美意识 
最后一支狩猎民族脱贫记
《瞭望》2020年第40期60-61,共2页杨思琪 马知遥 周天翮 
从斜仁柱、木刻楞、砖房,再到宽敞明亮、现代化的新居,4套房子,4种生活,鄂伦春族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鄂伦春族老人越来越少,我们正尽己所能,留下更多鄂伦春族的印记。”如今鄂伦春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木耳种植和...
关键词:特色旅游 鄂伦春族 狩猎民族 人的生产 斜仁柱 因地制宜 脱贫 摆脱贫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