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晓东
机构地区:[1]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文学院
出 处:《中华书画家》2023年第1期77-83,共7页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摘 要:赵之谦的书法,是“碑帖融合”的典型个案。对其展开探研,有助于更充分地了解清代碑学书法史,对当今的书法创作也有启示意义。一、赵之谦“碑帖融合”的书学历程赵之谦早年,正值清代碑学快速发展的时期,颜体书法亦盛行。回顾从清初至民国碑学发展的历程,简要概括如下:清初,郑簠、朱彝尊等人尚碑,以隶书见长。虽然当时的书坛仍是帖学占据主流,但在郑簠、朱彝尊等人的推动下,碑学始兴。清代乾嘉时期以来,在金石考据学的带动之下,碑学书法呈快速发展之势,渐盛行书坛。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当数邓石如、伊秉绶、金农、桂馥、陈鸿寿等人,擅长篆隶。其中,邓石如对赵之谦的影响较大。之后,阮元、包世臣等人也大力倡导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