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珊珊 徐煜晖 Yao Shanshan;Xu Yuhui
机构地区:[1]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2]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3期161-163,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虚假新闻作为新闻史上的沉疴痼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对象。新媒体时代,在数字技术与商业营销的双重逻辑推演下,虚假新闻数量增多,广为诟病,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危害。研究国内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需要从多维度对其进行分析。文章分析2022年上半年的十大代表性虚假新闻案例的特点,从中总结四大规律:一是融合新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混合型媒介系统加速虚假新闻传播;二是虚假新闻成为社会热点和群众情绪的另类映射;三是多主体故意造假,社会矛盾激发网络民粹主义;四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公众的信息依赖加速虚假新闻泛滥。进而阐明新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拟态环境构建传播主体多元化、认知偏差和证实性偏差导致受众盲从以及媒介经济利益驱使商品化,其社会危害涉及病态的流量崇拜、正义幌子下的情绪生意、新闻敲诈的犯罪事实等三方面。最后从新闻行业、新闻从业者、受众这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新闻行业要以社会效益为先;新闻从业者要回归新闻人本位,坚守新闻基本原则和新闻职业道德;受众要培养“经过思维”,不断提升媒介素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