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模式——以沱江船工号子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建[1] 

机构地区:[1]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出  处:《黄河之声》2022年第23期156-160,共5页Song of The Yellow River

基  金:内江师范学院2019年校级科研青年项目《内江沱江船工号子的非遗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QN11)。

摘  要:本文旨在以沱江船工号子在内江师范学院的发展为例,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通过实地调研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对沱江船工号子的成功发展进行分析、提炼和总结。最终反思构建出由非遗协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成果四个内容维度,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三个时间维度复合组成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模式。此模式是对音乐类非遗在我国高校成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积极探索,将有利于高校资源有效配置,完善育人体系,切实推动非遗发展工作,为音乐类非遗在高校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经验和有效实施途径。

关 键 词:沱江船工号子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 模式 

分 类 号:J607[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