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坤鹏[1] Wang Kunpeng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历史系
出 处:《中国史研究》2023年第1期23-38,共16页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商周时期北方地区出土资料与族群形态整合研究”(22BZS005)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季姬方尊铭文中的“亩臣”是指在贵族采邑从事农业生产的臣服群体,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使用“臣”从事农耕生产的情况。“亩臣”主要来源于周人在扩张过程中俘虏或接受的外族臣服者。将臣服族群转变为从事农耕或其他力役的劳动者是上古时期常见的一种处置方案。西周早期,周王拥有的“臣”为数不少,是以在分封或赏赐贵族时常有“臣”之赐与,其中大多应即农耕之臣。相较于同为基层农业生产者的“庸”,从事农耕的“臣”多从故土迁离,对贵族领主的人身依附性更大。被称为“亩臣”的农耕群体聚族而居,有以“师”为称的基层首领,通常以五进制编制而成,便于加强管理、安排生产及征发劳役。“亩臣”作为生产组织在贵族田地里集体劳作,其产出的相当一部分归贵族宗族所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