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鹏

作品数:23被引量:6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西周清华简商代族群异族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军事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史学集刊》《孔子研究》《史学月刊》《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周王巡与王权运作被引量:1
《史学集刊》2023年第5期77-85,共9页王坤鹏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先秦出土资料所见北方边域的社会与文化”(JJKH20231118SK)。
西周王巡活动反映了早期王权运作的特点。周王常行至畿内大贵族的宫庙,对隶属于大族的小宗宗子或师氏等中下级贵族加以册命赏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宗法势力,形成王与大小贵族权力相维的体制。周王频繁巡行于西周多座都邑之间并处理政务...
关键词:西周 王权 巡守 
西周“亩臣”考被引量:2
《中国史研究》2023年第1期23-38,共16页王坤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商周时期北方地区出土资料与族群形态整合研究”(22BZS005)阶段性成果。
季姬方尊铭文中的“亩臣”是指在贵族采邑从事农业生产的臣服群体,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使用“臣”从事农耕生产的情况。“亩臣”主要来源于周人在扩张过程中俘虏或接受的外族臣服者。将臣服族群转变为从事农耕或其他力役的劳动者是上古...
关键词:西周 农业经济 亩臣 季姬方尊 
利用出土文献校释《尚书》三则
《管子学刊》2021年第3期119-128,共10页王坤鹏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西周时期北方边域与族群研究”(2019FRGG05);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生成问题研究”(2019XZC103)。
《尚书·盘庚》“凡尔众”之“凡”当为“同”字之讹。甲骨文“凡”“同”字形相似,隶释时常致讹误。“同尔众,其惟致告”即“召集你们的族众并加以告诫”之意。《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旧释“商先世有典册图籍,记载着...
关键词:《尚书》 出土文献 有册有典 
西周中晚期淮夷入侵与周王朝的御戎机制——以新出霸氏诸器为中心被引量:6
《古代文明》2020年第4期54-61,M0004,共9页王坤鹏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西周时期北方边域与族群研究”(项目批号:2019FRGG05);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出战国竹书文献与早期史学源流研究”(项目批号:2017QY018)阶段性成果。
西周中晚期由于突发的气候变冷事件以及淮夷势力的增强等原因,处于今安徽、江苏一带的淮夷族群沿着淮水及其支流汝水、颍水等持续向西、向北突进,冲击到周王朝南方诸侯国,甚至侵入晋南地区。近出西周霸氏诸器以及由北赵晋侯墓地流出的...
关键词:西周 霸氏 淮夷 
社会政治变动与西周晚期的历史表述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9期9-10,共2页王坤鹏 
在传统学术话语里,西周晚期虽是历史动荡期,但也是文化与学术发展的转折期。社会政治结构的动荡使得历史的表述者乃至接受者群体发生了变化,旧有的史官书事的模式受到冲击,原来仅限于部分贵族参与的狭小圈子渐被外来者打破。相关的历史...
关键词:体裁形式 西周晚期 社会政治结构 历史表述 学术话语 转折期 接受者 外来者 
社会政治变动与西周晚期的历史表述被引量:4
《史学月刊》2020年第4期22-31,共10页王坤鹏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出战国竹书文献与早期史学源流研究”(2017QY018);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9FRGG05).
西周晚期至东周之初是早期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受西周晚期社会政治变动的影响,该时期的历史表述产生了诸多重要变化。其一为表述主题发生转变,由原来侧重表述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转而侧重贵族家族或诸侯功业等主题,开...
关键词:西周 早期史学 历史表述 
上古时期的战争与区域整合三题
《军事历史》2019年第2期20-25,共6页王坤鹏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伯与商周政制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CZS026BS016
上古时期第一次大规模的区域整合发生在传说中的大禹时期,即三代文明的开端,其结果是“禹迹”天下观的形成。商周时期对异族邦伯的征服与诰诫形成了区域整合的第二阶段。商周以来不少土著邦伯逐渐被归置到以王权为核心的政治体系之中,...
关键词:早期中国 战争 国家形态 
商代异族邦伯考被引量:8
《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3期5-21,共17页王坤鹏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伯与商周政制关系研究"(16CZS026BS016)成果
商代甲骨刻辞中出现多位"伯"称,相对商人而言均属异族。武力征服并不时加以诫敕诰教,是商人控制异族邦伯的主要手段。商人的征服多出于军事或经济目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内部结构,导致不少邦伯服叛不定。但整体来看,迟至商晚期,"邦伯"...
关键词:商代 邦伯 爵制 族群 
“因以其伯”——西周时期族群治理的一种方式被引量:7
《古代文明》2018年第3期43-52,共10页王坤鹏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伯与商周政制关系研究"(项目批号:JJKH20170884SK);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先秦巡视活动研究"(项目批号:2016LZY014)成果
封建隶属政策是西周族群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即《诗经·大雅·韩奕》所称的"因以其伯"。其管治并非羁縻,而是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征收赋税、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臣服族群并非奴隶...
关键词:西周 族群治理 附庸 
说商代甲骨刻辞中的“方伯”被引量:3
《殷都学刊》2018年第2期6-11,共6页王坤鹏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伯与商周政制关系研究"(JJKH20170884SK)成果
商代甲骨刻辞中的方伯是伯称谓的一种,从根本上讲,方伯与伯性质相同,均是与商人不同的异族邦伯。方伯之"方"指幅员方域之意,方伯具有一定的地域与规模。方伯多为商王朝日常统治所不及的异族群体,与殷商晚期已纳入王朝政制的"多伯"不同...
关键词:方伯 殷商 甲骨刻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