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刻辞

作品数:182被引量:44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杨逢彬连劭名洪飏王相海宋传鸣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商周“告(诰)”刻辞看诰体起源及其文体性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王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唐前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7ZDA254)。
通过考察甲骨刻辞的“告”字相关用例,可以发现殷商中晚期已经孕育了后世诰体的雏形与早期文体意识,并且可能分化出专门的字形与一般意义的“告”相区别。殷商时代的“告(诰)”辞大多与祭祀、兵戎等国家大事相关,对所告之事、所告对象...
关键词: 诰体 甲骨刻辞 铜器铭文 仁政思想 
活化传承,古籍越来越年轻
《全国新书目》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周卓斌 
千年文脉延绵不断,中华典籍功不可没。“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的记载、“仓颉造字”的传说……中华典籍从甲骨刻辞、青铜器铭文、石刻文字,中经竹简木牍、帛书,后出现写卷、刻本,数量之大世所罕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
关键词:石刻文字 社会历史文化 竹简木牍 青铜器铭文 甲骨刻辞 延绵不断 仓颉造字 伏羲氏 
史语所藏“类家谱”甲骨刻辞新探
《出土文献》2024年第1期1-10,169,共11页张惟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甲骨学大辞典”(18ZDA303)阶段性成果。
自20世纪初以迄今日,“家谱刻辞”的真伪一直是甲骨学界的著名公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增多的公开讨论,使得此议题逐步获得厘清。笔者曾目验史语所藏甲骨实物,此次据以进一步复原碎甲,对聚讼已久的家谱刻辞问题再次予以检视,不仅证明...
关键词:甲骨 卜辞 商代史 家谱刻辞 
《越在外服:殷商西周时期的邦伯研究》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年第6期84-85,共2页谢乃和 
作为广泛存在于早期中国时期的一种政治单位及其组织者,邦及邦伯是形塑中华文明的一类重要力量。从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邦的初期产生大约集中在考古学上所说的龙山时代,其后逐渐分化出中心邦与次级邦,其间通过复杂的服属关系形成了夏商...
关键词:邦伯 西周时期 甲骨刻辞 殷商 夏商周时期 中华文明 考古学 殷周时期 
古籍的保护和传承
《新华月报》2023年第17期82-86,共5页陈红彦(演讲)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在世界诸多文化体系中,唯一文化未曾断裂、传承至今的国家。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不断,中华典籍功不可没。“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的记载、“仓颉造字”的传说中华典籍从甲骨刻辞、青铜器铭文、石刻文...
关键词:石刻文字 四大文明古国 青铜器铭文 竹简木牍 甲骨刻辞 仓颉造字 古籍 伏羲氏 
殷墟甲骨刻辞记账考论
《当代会计评论》2023年第3期81-94,共14页陈敏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土简牍会计账簿史料研究(22FJYB056)”;用友基金会商的长城重点资助项目“出土简牍账簿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2018Z05);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资助项目“湖南出土简牍税账整理研究”(XSP22YBZ0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殷墟甲骨刻辞中发现大量记账记录。甲骨刻辞记账包括两种记账方式,占卜刻辞记账和非占卜刻辞记账。占卜刻辞记账,其本质是叙事型记账;非占卜刻辞记账有明确的记账目的、记账规则、记账符号和记账方法,甲骨的来源与检视情况分别刻记在甲...
关键词:殷墟甲骨 占卜刻辞记账 非占卜刻辞记账 商代会计 
激扬“创新性”,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
《平安校园》2023年第8期38-39,共2页 
商王武丁时期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唐写本《妙法莲华经》……近日,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文华堂二层,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从甲骨到简牍,从写本到雕版,文字载...
关键词:《妙法莲华经》 商王 中华文明 古代文明 文字载体 甲骨刻辞 宋刻本 古籍版本 
一些有意思的书
《新民周刊》2023年第22期52-53,共2页笑饮 刘绮黎(制图) 
新华社、人民日报有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报道,提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书。《宋画全集》浙江大学张曦负责的项目。先是编篆《宋画全集》,后来又扩展到中国历代宋事今集宋今集绘画大系。不仅在浙江当地,还和海内外广泛合作。...
关键词:刘体智 国家图书馆 商王 甲骨文 甲骨刻辞 北京图书馆 人民日报 四方风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
《小猕猴(学习画刊)》2023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阮奕辰 项雅婷 林清新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最早可追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造型符号 工具材料 汉字书写 人格精神 甲骨刻辞 实用功能 手卷 
马衡辑《甲骨刻辞拓本》的前世今生
《中国书法》2023年第4期6-9,F0004,共5页
马衡先生一九一七年八月应蔡元培校长之聘北上,任职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征集员。次年任文学院国文系讲师授金石学。为了便于甲骨文字流传,供有识学者学术研究,先生将自己所集甲骨拓本一一八片(实甲骨一一二片),拓印成册计三十页,分赠同...
关键词:甲骨文字 国史编纂处 金石学 甲骨刻辞 拓本 蔡元培 国文系 学术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