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制

作品数:237被引量:561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朱绍侯凌文超董平均刘芮方雷炳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金朝为中国古史谱系中重要成员的一个侧面印证——读《金代封爵制度研究》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15-126,F0002,共13页高福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21VGB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文化融合发展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2022CXTD02)。
孙红梅教授《金代封爵制度研究》,是学界第一部研究金代封爵制度的专著。孙著围绕封国之号、国号王、郡王及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汉制封爵等内容展开讨论,借助文献、实物、碑刻等多种材料,运用考证、分析、推测等多种方法,从...
关键词:封爵制度 五等爵 《金代封爵制度研究》 古史谱系 
秦簡“自爵”罪蠡測
《简牍学研究》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李兵飛 
秦時法律體系中存有“自爵”罪,但由於存世資料較少,故只能通過部分簡牘内容來推測與其相關的内容:從“自爵”二字的字面意思和其所具有的内涵可推測,“自爵”罪表面上有對造反者自封爵位及對擁有爵位者的限制,其核心内涵是對“逾制”...
关键词:自爵律 自爵罪 軍功爵制 田宅逾制 
从“在丧袭爵”制到“服阕袭爵”制——汉唐间丧服礼制与袭封时间的互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54-169,217,共17页杨雅婷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科研费“从‘圣经’到‘国法’:汉唐时期古礼与今制的互动研究”(skbsh2024-22)。
封爵制是中国古代重要典制之一,可以世袭是其本质属性。汉唐间,丧服礼制与袭封时间的双向影响过程,可以概括为从“在丧袭爵”制到“服阕袭爵”制。汉魏王朝实行前者,西晋改行后者。前者典出《尚书·顾命》,既是对周制的继承,也有汉代政...
关键词:袭封 丧服 “在丧袭爵” “服阕袭爵” 古礼复兴运动 
《席位爵与品位爵:东周礼书所见饮酒席次与爵制演生研究》
《传统文化研究》2024年第2期12-12,共1页
阎步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1月本书主要基于作者近年来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爵制的系列研究论文十余篇。本书以历史学方法研究礼经中的饮酒位次问题,得出了爵制演生相关的卓见。本书认为“酒之爵”与“人之爵”的内在联系可以分为...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 上海古籍出版社 历史学方法 饮酒礼 爵制 阎步克 演生 
号爵之法意——号称、爵制与中国古代治道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11-128,共18页杜文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治藏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154)。
中国古代的治道分为天治、人治、刑治,具体又可分为皇治、帝治、王治、霸治、君子之治,其相对应的是天治、德治、仁治、义治、群治,可归纳为皇以天治、帝以德治、王以仁治、霸以义治、君子以群治。除“天子”之爵外,爵又分为“正爵”和...
关键词: 法意 号称 爵制 治道 
从察举征辟制到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三个关键词
《法律与生活》2024年第4期76-79,共4页江隐龙 
任人唯贤,可使国泰民安。选官制度决定了官员群体的优劣,关系到国家的执政能力。夏商周时期的选官制度以世卿世禄制为主,这意味着社会成员的身份在出生时就已经注定。到了春秋战国,群雄争霸,各个诸侯国为了吸引人才、富国强兵,针对选官...
关键词:历代帝王 军功爵制 诸侯国 选官制度 春秋战国 养士 察举征辟制 科举制 
史家注史:朱绍侯先生与《今注本二十四史》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2期19-20,共2页赵凯 孙晓 
《史学月刊》2023年12期,14000字朱绍侯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从事研究工作七十年,出版各类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他的系列专著如《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军功爵制研究》等,都...
关键词:《史学月刊》 朱绍侯 魏晋南北朝 二十四史 军功爵制 发表论文 古代史 七十年 
秦汉时代爵制上的身份序列的功能
《法律史译评》2023年第1期66-97,共32页 陈捷(译) 
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补助金(课题号22H00022《簡牘の形態に関する新研究:三次元形態解析による古文書学·考古学·年輪年代学の融合》)资助的研究成果之一部分
前言爵制是秦汉帝国的特色之一。爵制本身亦见于其他时代、地区,根据辞典^(1)的定义,中世纪欧洲的爵位是“表示贵族等级序列的称号”,明治时期日本的爵位是“表示贵族地位的称号”。中国的爵位则被定义为“指从王朝的君主获赐作为恩泽...
关键词:军功爵制 五等爵 秦汉帝国 秦汉时期 秦汉时代 明治时期 等级序列 中世纪欧洲 
出土文献所见十六国爵号辑考
《高原文化研究》2023年第4期33-54,共22页魏军刚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出土文献与十六国官制研究”(项目编号:23BZS028)阶段性成果之一。
十六国爵制,总体上继承了魏晋五等爵制,但又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略有损益,且不同程度地保留“胡制”爵号。十六国君主积极推行爵位分封,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笼络、赏赐和酬劳宗室、外戚、功臣和境内外胡族首领或他国...
关键词:出土文献 十六国 爵位名号 五等爵制 
“公天下之贤者”
《党的建设》2023年第11期56-56,共1页沈洁 
中国古代王朝对官吏的选拔各有其历史发展过程和时代特征,但“选贤”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原则。宋代苏轼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话实际上划出了中国古...
关键词:九品中正 春秋战国时期 察举制 宋代苏轼 军功爵制 禅让制 公天下 礼贤下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