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怡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2年第12期68-80,共13页
基 金:四川大学学派培育项目资助成果。
摘 要: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海内外交流的日益深入,彼此的差异和矛盾也构成了学术探讨的重要话题。其中,如何评价“五四”的历史价值,恐怕是近些年来分歧的一个焦点所在。欧洲汉学家如普实克、米莲娜,苏联汉学家谢曼诺夫早就强调晚清的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降的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也走出了冲击/反应模式,更加重视作为自我演变环节的晚清的价值,美国汉学家夏志清、李欧梵、韩南,日本的樽本照雄,澳洲的柳存仁也有过多种著述,中国台湾学者李瑞腾、康来新、林明德、王孝廉等在晚清小说研究方面收获丰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