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增定 Wu Zengding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2]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3年第3期3-15,共13页FOREIGN PHILOSOPHY
摘 要: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与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斯宾诺莎对于前者的批评,无论是在德国唯心论哲学中,还是在当代法国哲学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有两个核心的原则:其一是因果性原则,其二是实在性或力量原则。但是,对于这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对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德国唯心论和当代法国哲学给出了不同的评判。德国唯心论肯定了斯宾诺莎形而上学对于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内在困难的克服,但批评前者缺乏主体性和自由。德勒兹和马里翁作为当代法国哲学的代表则对笛卡尔与斯宾诺莎形而上学给出了截然对立的看法。德勒兹认为,斯宾诺莎将邓·司各脱的“存在的单义性”原则推进至一种彻底的内在性原则,由此肯定了力量的无限能动性和多元性。马里翁则认为,斯宾诺莎的自因学说错失了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深刻和谨慎,因为后者认识到上帝作为一个“匿名的他者”不可能被自因概念完全包容。但是,无论德勒兹还是马里翁,都不再关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最重视的因果性原则,而仅仅是强调力量原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