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洪迎华[1] Hong Yinghua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学遗产》2023年第2期51-62,共12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本唐人别集汇辑、叙录与研究”(项目编号21BZW09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四杰这一群体在当世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因长期被“器识”抹杀,其诗史意义至元末《唐音》才开始被重视。入明以后,随着“四唐”说的定型,“四杰”不仅在称谓上与“初唐”连缀,其接受境遇也与“初唐”在“四唐”轩轾中的地位息息相关。嘉靖时初唐派的兴起,使得复古派取法乎上、将经典文本从盛唐扩及到初唐,四杰不仅被确立为诗歌摹习的典范,其唐音肇始的诗学意义也在中晚明被揭示和定位。万历以后因性灵思潮的冲击,明人的才性观发生变化,四杰终于从器识品行的揶揄中释放出来,文集与声名得以全面推显,至此,其经典化过程才基本完成。其间,从有才无行的“才子”到诗史上“初唐”的代表,四人并称的具体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2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