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郭沫若学刊》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左翼戏剧文献整理与研究(1929-1937)”(18BZW140)阶段性成果;河北省教育厅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声音政治与情感动员:晋察冀边区‘街头诗运动’研究”(CXZZSS2023012)阶段性成果。
摘 要:郭沫若的思想在1920年代中期发生明显“左转”。这种变化契机导源于翻译河上肇的著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方面显示出郭沫若面对早年思想困境与危机借以寻求思想出路,另一方面也是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重建思想根基的过程。郭沫若在接受河上肇关于社会/政治革命思想实现“左转”的同时,思考并形成切合中国社会实际发展逻辑的革命主张论与革命文艺论,完成对河上肇著作思想本身的超越。由于强调思想的实际功利性与文艺的现实能动作用,郭沫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偏颇与失衡,借助历史研究以及对文艺观的调适完善,他再次实现与时代的互动。
关 键 词:郭沫若 河上肇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翻译思想 “左转”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