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肇

作品数:106被引量:8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虹吴二华陆晓光刘庆霖李丹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留日学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基于河上肇影响的考察
《大连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邱雨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德现代化的‘意识—规范’难题及其治理机制研究”(22CKS024)。
河上肇是20世纪在中日两国思想史上均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求索历经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故而有“求道者”之称。李大钊、李达、郭沫若、王学文、施存统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大抵不同程度地受过他的影响...
关键词:河上肇 留日学人 马克思主义 
“那是极直捷爽快的”——鲁迅与唯物辩证法类书籍及1927—1930年唯物辩证法中文书籍概说
《上海鲁迅研究》2024年第3期1-19,共19页李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左联’文论及其资料整理与研究(22&ZD281)”阶段性成果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书籍的出版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新青年》(如该刊1919年第六卷第五号是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东方杂志》、《民国日报·觉悟》等刊物刊载有关...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东方杂志》 河上肇 左翼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 书籍出版 唯物史观 施存统 
河上肇与《资本论》翻译及论争——以“三种《资本论》邦译”为中心
《南大日本学研究》2024年第1期181-198,共18页徐青 
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先驱河上肇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影响甚大。1920年,河上肇撰写了论文《三种〈资本论〉的邦译》,针对《资本论》的标题和开篇首句的翻译,进行了详尽的点评和分析。河上肇指出译词粗看虽然都很相似,但是...
关键词:河上肇 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 翻译 传播 
河上肇论劳动的游戏化
《浙江学刊》2024年第1期119-126,240,共9页罗卫东 宣杭 
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认为,经济发展应该以“劳动的游戏化”为目标。他指出,劳动是当下人们生活中痛苦的主要来源。劳动导致的痛苦,除了肉体上的劳累还有精神上的疲惫。精神疲惫往往缘于劳动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人们在完...
关键词:劳动游戏化 游戏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 
“赤色教授”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时代人物》2024年第5期55-58,共4页彭豪秋 
河上肇(1879-1946)是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因此也被誉为“红色教授”,是日本最早比较全面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经济学方面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著作不仅在亚洲影响深远,同时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影响了一...
关键词:河上肇 李汉俊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陈望道
《百年潮》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郑凯旋 
陈望道原名参一,又名融,字任重,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早年就读于金华中学,1915年初赴日留学。留学期间,陈望道与当时的日本社会主义学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交...
关键词:河上肇 陈望道 马克思主义理论 赴日留学 成立前后 教育家 新文化运动 
河上肇讲义:从历史学派到马克思
《经济思想史学刊》2023年第3期27-51,共25页刘群艺 相泽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东亚区域内的经济思想传播研究”(批准号:18BJL011)阶段性成果。
作为中日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关键人物,河上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试图利用京都大学公开的河上肇讲义来补叙这一关键人物的思想史历程,即从历史学派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转化,也借此透视20世纪上半期中日两国经济学形成阶段的人...
关键词:河上肇 历史学派 马克思主义 经济思想史 
郭沫若与马克思主义
《新华文摘》2023年第9期163-163,共1页
蔡震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1期撰文指出,郭沫若在留学日本之初便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介绍、传播、研究,对于郭沫若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文化中介。在翻译了河上肇的《社会组...
关键词:河上肇 思想信仰 留学日本 文化中介 郭沫若 马克思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新的起点 
论郭沫若对河上肇的接受及其左转问题
《郭沫若学刊》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冯瑶 李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左翼戏剧文献整理与研究(1929-1937)”(18BZW140)阶段性成果;河北省教育厅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声音政治与情感动员:晋察冀边区‘街头诗运动’研究”(CXZZSS2023012)阶段性成果。
郭沫若的思想在1920年代中期发生明显“左转”。这种变化契机导源于翻译河上肇的著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方面显示出郭沫若面对早年思想困境与危机借以寻求思想出路,另一方面也是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重建思想根基的过程。郭沫若在...
关键词:郭沫若 河上肇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翻译思想 “左转” 
河上肇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贡献研究
《品位·经典》2023年第5期30-32,共3页奚铭霺 
河上肇作为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先驱,众多革命先驱通过阅读河上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观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因此,研究河上肇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河上肇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