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齐斌
机构地区:[1]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人民长江》2023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Yangtze River
基 金: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三重认同培育研究”(JJKH20230863SK);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国化时代化研究”(JJKH20240010SK)。
摘 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有着全新的时代价值与丰富内涵,在国际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多变,网络信息化也给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和机遇,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路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追求、行为激进和感情丰富等特点,虽具高度敏感的社会责任感,但爱国主义教育却严重缺失,因此,在新时代环境中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方法和思路。爱国主义教育要占据网络信息化新领域;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教育,因为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核心,大学生爱国主义理念与意识还关系到个人成长、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高校要明确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原则与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和校园环境,利用重大时事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以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情怀教育;通过线上与线下协同教育,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与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新形式;坚持情与理融会贯通来加强民族意识、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原则教育,加强国家安全、祖国历史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提振中华民族精神和增强国家凝聚力。
关 键 词:爱国主义教育 网络信息化 个性追求 网络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 协同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 国家认同感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