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中华 曹云堡 张虎 周艳艳 刘俊德 熊健 LUO Zhonghua;CAO Yunbao;ZHANG Hu
机构地区:[1]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中心,陕西西安720038
出 处:《实用放射学杂志》2023年第2期331-333,共3页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摘 要:自1963年Dotter首次报道经导管活检术等介入治疗的初步设想,并于次年成功完成首例腔内血管成形术(逐级扩张)以来,影像引导设备及介入器械的不断更新,使得微创理念被广泛推广,进而推动介入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其诊疗范围不断扩大,几乎包含人体的所有病变器官,影响临床诸多学科[1]。相对某些疾病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重、恢复时间长等缺点,介入治疗具有机理明确、疗效好、创伤小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并逐步取代诸多传统内外治疗手段。故介入医学也被称之为继内科、外科之后的第3大临床学科[2]。与介入医学在临床的日益增长的地位相比,介入放射学在医学本科的教学却相对滞后。多数情况下,介入放射仅作为放射诊断学的1个章节做简单介绍,鲜有针对医学本科生的专门介入放射的教学课程和模式[3],这严重阻碍了介入医学的普及和发展。改革介入放射的本科教学的课程及模式尤为迫切和重要。本研究分析医学本科生的介入放射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