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涓
出 处:《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年第1期94-97,共4页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摘 要:1937—1949年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过程说明理应受到广大农民积极拥护的土地改革在一开始却没有燃起农民的热情之火,保守的文化基调让宿命论、等级观念充斥了农民的头脑,导致农民顾虑重重,不敢响应土地改革。自此中共中央的土改工作以宣传教育、诉苦大会等层层深入的动员机制展开,激发农民全新的阶级意识。在此基础上,一向忍让的中国农民逐渐开始产生反抗、复仇情绪。此外,土改过程中侵犯中农利益的绝对平均主义行为让中农出现了惧怕富裕、不愿生产的消极心态,直至中共进行政策纠偏后才重回积极向上的态势。总的来说,在中共进行土地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农民的传统心态历经了空前的激荡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