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心态

作品数:99被引量:23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倪锦丽于德运李金铮肖唐镖李巧宁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农民心态与土地革命初期中共的乡村动员——以四望山暴动为中心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4年第5期28-36,共9页刘增凯 
1927年7月,信阳四望山民众将地方豪绅张显卿杀死,招致周边土豪劣绅的敌视报复,山民为求自保转向中共党组织寻求支持。进山后,中共开始对农民进行革命动员,但囿于敌人的宣传和农民的传统观念,逆来顺受、胆小怯懦、游移不定等心态时时羁...
关键词:农民心态 中共 四望山暴动 革命动员 
迥异、变迁与赓续: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农民心态及行为(1949—1957)
《兰州学刊》2023年第7期14-23,共10页庞琳 武力 吴建征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整合互动:供销合作社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949-1992)”(项目编号:18FZS0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整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演进发展历程中,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予以实施,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三部曲,农民对此呈现出多阶段、多阶层、多维度的心态与行为逻辑变化,并成为这场运动的主体。这一过程中,农民的传...
关键词: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民心态 行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乡村的农民心态——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中心被引量:1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27-33,共7页赵法发 孙福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18年度课题“闹红:共产党与陕甘边乡村研究(1921-1935)”(项目编号:YB10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区农民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新政权的陌生,面对中共“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政策,往往胆怯害怕、顾虑重重,不敢立即响应,进而严重影响了土地革命的进程。面对这种困境,中共采取了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一...
关键词:陕甘边 土地革命 农民心态 
抗战胜利初期中共政策与新解放区农民心态转变——以《高鲁日记》为考察对象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4期74-80,共7页高丹 董劭伟 
2020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视域下学校思政课争先创优实践路径探析”(2020GJJG311)。
抗战胜利初期,新解放区的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有一个变化过程,这从其心态的转变上可体现出来。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由畏惧害怕向积极支持转变是源于中国共产党基层工作做得好。通过梳理《高鲁日记》,可以了解新解放区农民心态转变过程,...
关键词:《高鲁日记》 中共政策 农民心态 新解放区 
建国前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探究——以1937—1949年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年第1期94-97,共4页吴涓 
1937—1949年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过程说明理应受到广大农民积极拥护的土地改革在一开始却没有燃起农民的热情之火,保守的文化基调让宿命论、等级观念充斥了农民的头脑,导致农民顾虑重重,不敢响应土地改革。自此中共中央的土改工作以...
关键词:土地改革 农民心态 陕甘宁边区 
统购统销制度下农民的多重心态与行为(1953—1957)被引量:2
《河北学刊》2021年第4期103-107,共5页吴建征 
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集体化时期河北供销合作事业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HB19LS023)。
统购统销是在国家催生基础上形成并作用于农村流通领域的制度,是国家试图改造与重塑农村经济并保障工业化战略的重要载体。统购统销制度实行后,农民的心态激烈变化,先后表现出不安、反感和激荡,之后又归于“相对平复”。与此相对应的是...
关键词:统购统销 农民心态 行为 
种植业结构改革过程中农民心态发展路径探析——以山东省龙口市后店村为中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8-25,共8页战世港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的路径与经验”(2020mgczd001)。
对山东省龙口市后店村种植业结构改革过程的调研和访谈发现,土地制度变革和农民主体性因素是影响后店村种植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农民心态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农村人口增多以及种植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后店村农民受具体土地政策的影响和“生...
关键词:种植业结构改革 农民心态 发展路径 
现当代文学中的农民形象书写--评《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研究》
《中国农业气象》2021年第7期624-625,共2页徐玲 
农民是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奠基者。农民的劳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但文人们却很少描写农民及所处阶层。中国20世纪中期的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大量的农民形象,这些农民形象是时代的精神产物,其中有表现人性...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 农民形象 现当代文学 人性光辉 文学形象 文学作品 形象书写 农民心态 
文化堕距:村落转型中的农民心态与乡村文化秩序--基于浙江H县开发区五个拆迁村的调查被引量: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116-121,共6页申恒胜 戴维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项目(15XJC810005)。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村落转型心态是农民对政府拆迁政策强有力的支持,移居安置社区的拆迁农民被推动着快速告别乡土文化,接受城市社区文化,而以保守、稳定为特征的乡土文化的转变速度远落后于乡土社会的变迁。缺少思...
关键词:文化堕距 村落转型 农民心态 乡村文化秩序 
抗战前江苏省保甲推行中的农民心态与政府应对
《安徽史学》2020年第2期92-102,共11页杨红运 
天津市哲学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微时代‘纲要’课教学中‘四个选择’的讲述策略研究”(TJSZZX17—030);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阶段性成果。
抗战前江苏省保甲推行中,农民对保甲制度的心态主要表现为疑惧、变通、敷衍和紧张。为此,江苏省政府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有:一是通过政府机关、教育团体和士绅等向农民宣传办理保甲是为了“团结好人,清除坏人”;二是推动县长下乡督导保...
关键词:江苏省 保甲 农民 政府应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