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

作品数:2012被引量:2006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嘉良朱寿桐黄健朱智秀於可训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的意义:从“问”的意义到“在”的意义——陈思和先生《从广场到岗位》的启示
《南方文坛》2025年第2期15-18,共4页何向阳 
20世纪80年代开始读到陈思和先生的书,但第一次见到陈思和先生,是90年代初,在河南大学的校园里,印象中好像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会议,或者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或者是中国新文学学会年会,记不清了,许多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学者都在。
关键词:陈思和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河南大学 20世纪80年代 90年代 
切近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当代作家评论》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孟繁华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史稿》 新世纪文学 文学史意识 文学史视野 王瑶 纪传体 编撰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 
史实与史论: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转向——兼谈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的编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兰轲轲 
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鲁迅的‘幽默’与‘幽默’的鲁迅——鲁迅幽默艺术论”(2022AH050559)。
当代文学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向了历史化研究,在回到历史现场去描述文学发生情况的同时,也出现了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如何平衡史实与史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黄修己在《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中提及的“史论结合”这一研究方法,为解...
关键词:史论与史实 历史化 黄修己 
多重身份与立体的译者主体——徐仲年与中国新文学法译
《外语教学》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王婉媛 袁筱一 
关注译者的多重身份,有助于避免将译者主体简单地等同为各种外部规范及话语的附属。20世纪上半叶,徐仲年留法近十年。作为中法文学间的双向译者、双语作家及文学批评家,他为中国文学的域外传播留下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徐仲年对法译...
关键词:徐仲年 中国新文学 译者主体 译者身份 
中国新文学史的台港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叙述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4年第4期104-109,共6页方维保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中国新文学史编纂体例研究”(项目号:20ZWB148)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新文学史中,台湾文学、香港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体例性入史有着一个出场的先后顺序和所持观念的逐步拓展的问题。现代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史,并没有在体例上将港台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纳入叙述。新时期以后台港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入...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史 港台文学叙述 华文文学叙述 体例性嵌入 
规范中的前进:新中国七十五年的文学文献工作
《群言》2024年第12期39-42,共4页李怡 
在文学发展进程中,对既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研究,就是所谓的文学文献工作。中国新文学自1917年一路走来,浩浩荡荡,波澜壮阔,这百年历程中的一切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思潮论争,乃至影响文学发展的各种社会法规、制度、文化流俗...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 文学运动 百年中国文学 文学文献 百年历程 史料文献 学术研究 思潮论争 
“从安徽走向世界:张恨水与百年中国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25日至27日,在安庆师范大学举办
《新文学史料》2024年第4期99-99,共1页
来自海外以及国内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张恨水的艺术成就及其时代价值。会议围绕张恨水文学创作价值与百年中国新文学关系、张恨水文学创作的人民立场及守正创新的艺术经验、张恨水与皖江文化及江南文...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 张恨水 史料发掘 戏曲改编 皖江文化 科研机构 走向世界 文学创作 
注释历史:一种开放当代问题的方法
《南方文坛》2024年第6期66-68,共3页王光明 
在学科建设的意义上,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部可以和王瑶先生《中国新文学史稿》并提媲美的文学史著作。王瑶先生的“史稿”,规划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版图,洪子诚先生史学立场的当代文学系列研究著作,则实践了另一种当代...
关键词:王瑶先生 文学史著作 洪子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新文学史稿》 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 讨论空间 
鲁迅和李大钊: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
《书摘》2024年第12期80-86,共7页阎晶明 
梳理鲁迅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物的关系,个人最直接的体会是,对鲁迅在“五四”时期所处的位置,发挥的作用,他与各色人物的交往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做文学史研究的人谈“五四”,鲁迅是重中之重,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后世评价其实是...
关键词:《狂人日记》 中国新文学 文学史研究 李大钊 交往方式 九一八 后世评价 其人其事 
赓续中华文脉的理论、问题与方法——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7届年会暨“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12期118-121,共4页易弋雯 
2024年7月5日至8日,中国新文学学会、武汉大学文学院、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新文学评论》编辑部、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7届年会暨“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 中国文学传统 文学评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创造性转化 传媒学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问题与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