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赟冰 ZHANG Binbing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文献》2023年第2期111-123,共13页The Documentation
摘 要:关于纪事本末体的渊源,历来聚讼纷纭,然既有诸说,实皆未得要领。宋人异口同声,将《通鉴纪事本末》称作类书,足证其编纂手法主要借鉴类书,某种意义上,可谓纪事本末体源出类书。盖自隋唐以降,类书的范围不断扩展,编纂手法日益丰富。宋人读书治学,应付科考,普遍借助类书之法。在此历史背景下,袁枢欲改编《资治通鉴》,使之易读,便自然而然地取法类书,同时又稍变分类标准,创造性地将同属一个事件的诸条归并为一类,使一事即为类书之一类,一类即如著述之一篇,从而无意间开创了纪事本末体。宋代以降,因各种复杂情由,纪事本末类著作在官私目录中从散入诸类到独立成类,纪事本末体逐渐被视作一种基本的史体,其源出类书的历史事实,因而幽隐难识。回顾、反思既往的研究理路,提醒我们在学术史的讨论中,须时时注意回归具体的历史情境,落实具体的历史联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4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