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彬[1] ZHANG Bin
出 处:《武陵学刊》2023年第2期62-73,82,共13页Journal of Wuling
基 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鉴定长效机制研究”(18JD67)。
摘 要:行政公益诉讼直接关涉行政权、检察权、审判权的博弈,这三种权力性质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其在行政公益诉讼中所呈现的不同的诉讼规律。首先,就检察机关而言,基于其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公共利益代表的地位,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其最终目的,为此,行政机关不作为和违法作为成为其提起诉讼的两大事由,其中又以不作为为主。因此,在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中,确认违法和责令履行是常态。其次,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其答辩主要围绕两大事由展开:对于违法作为事由,行为合法是其抗辩要点;对于不作为事由,则侧重于论证其已经依法履职或不作为存在客观原因。最后,对于审判机关而言,争议的焦点在于对被告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责的认定,对此,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观点并不一致,检察机关一般坚持结果性判断标准,而行政机关则倾向于过程性判断标准,法院基于合法性审查原则,一般采取结果性判断标准。为此,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确认违法+责令履行判决成为主流,也即,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一般都得到法院的支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