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程松 袁晓琳[2] 赵珍 陶伟伟[2] CHENG Song;YUAN Xiaolin;ZHAO Zhen;TAO Weiwei
机构地区:[1]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江苏南京211100 [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 处:《江苏中医药》2023年第4期71-73,共3页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03407,81873096);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中西医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GZYYGJ2021024);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资助(国中医人教函〔2022〕239号)。
摘 要:角药由三味药组成,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中药气味、性能等严密的配伍原则,联合发挥增效减毒等作用的中药组合。《伤寒杂病论》作为方书之祖,开创了角药的临床配伍应用。书中含黄芩的角药配伍严谨,灵活多变,适应证广泛,既有角药独立成方,也有作为处方的主要或次要组成部分,在经方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配合他药组成角药,可强化黄芩原本的清热燥湿、泻火、止血等作用,也可制约其凉、燥之性,引导药性归经等,充分发挥角药的协同增效减毒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