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梦艳
机构地区:[1]贵阳学院音乐学院
出 处:《艺术评鉴》2023年第4期73-76,共4页ART EVALUATION
摘 要: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生活在俄罗斯亚历山大三世黑暗统治时期,和俄罗斯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样,他的思想也充满迷茫、徘徊,作品中俄罗斯民族的忧郁性与抒情性相结合是其主要特征。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旋律优美动人,和声色彩丰富,结构严谨精炼,配器色调斑斓。他被世人誉为“音乐史上的最后一位管弦乐歌手”。《第六(悲怆)交响曲》写作于1893年,是年11月6日作曲家离世,这部作品成为柴氏绝笔。本文完整分析了该作品诸乐章的主题类型、调性布局、曲式结构、管弦乐配器手法等写作特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1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