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褒《洞箫赋》窥探两汉“尚悲”音乐审美风尚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一帆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艺术家》2023年第1期89-91,共3页The Artists

摘  要:两汉时期,随着器乐制作技艺日趋精湛,器乐的表现力与可知性问题、器乐审美感受的特殊性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思考。作为“一代之文学”,即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的“赋”,几乎是一开始就把音乐视为应当着重关注的对象。这一方面直接表现为《韩诗外传》《说苑·善说》《淮南子·齐俗训》等的理论探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西汉枚乘《七发》、王褒《洞箫赋》、东汉刘玄《簧赋》、马融《长笛赋》与《琴赋》、傅毅《舞赋》与《雅琴赋》、张衡《舞赋》、侯瑾《筝赋》、蔡琶《琴赋》、阮瑀《筝赋》、繁钦《三胡赋》等音乐赋的批量出现。由于枚乘《七发》中对音乐的描述服务于文章的整体需要,并未独立成篇,因此,王褒的《洞箫赋》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音乐赋。

关 键 词:《韩诗外传》 《七发》 《琴赋》 制作技艺 审美感受 审美风尚 王褒 可知性 

分 类 号:J62[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