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病质评估在胃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垲枫 胡抢 杨家立 钱烨涛 孙元水[2]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53 [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310012

出  处:《浙江临床医学》2023年第2期307-309,共3页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

基  金:浙江省科技厅院所专项(2017F30045);浙江省中医药重点研究项目(2018ZZ004);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项目(2017-XK-A20)。

摘  要:根据国际恶性肿瘤研究机构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确诊恶性肿瘤中胃恶性肿瘤占5.6%,位于第5位.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存在显著差异[1].在过去20年中,在胃恶性肿瘤(GS)的治疗方法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对局部晚期疾病患者使用新辅助疗法,以及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标准化,均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但胃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远低于其他恶性肿瘤[2].造成这些不良结果的原因无疑是多因素的,与其他肿瘤部位相比,胃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局部晚期病灶或远处转移的概率更高.此外,手术切除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术后病死率仍然较高[3].在胃恶性肿瘤中,恶病质可能是影响术前评估、术后恢复以及非治愈性治疗方法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对恶病质病理生理学和胃恶性肿瘤治疗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关 键 词:胃恶性肿瘤 术前评估 病理生理学 长期生存率 术后病死率 恶病质 肿瘤部位 治愈性 

分 类 号:R7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