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53 [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310012
出 处:《浙江临床医学》2023年第2期307-309,共3页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
基 金:浙江省科技厅院所专项(2017F30045);浙江省中医药重点研究项目(2018ZZ004);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项目(2017-XK-A20)。
摘 要:根据国际恶性肿瘤研究机构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确诊恶性肿瘤中胃恶性肿瘤占5.6%,位于第5位.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存在显著差异[1].在过去20年中,在胃恶性肿瘤(GS)的治疗方法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对局部晚期疾病患者使用新辅助疗法,以及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标准化,均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但胃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远低于其他恶性肿瘤[2].造成这些不良结果的原因无疑是多因素的,与其他肿瘤部位相比,胃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局部晚期病灶或远处转移的概率更高.此外,手术切除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术后病死率仍然较高[3].在胃恶性肿瘤中,恶病质可能是影响术前评估、术后恢复以及非治愈性治疗方法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对恶病质病理生理学和胃恶性肿瘤治疗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0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