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远哲 马芳兵 Wang Yuanzhe;Ma Fangbing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250100 [2]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济南250200
出 处:《浙江学刊》2023年第2期185-192,共8页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摘 要:人们似乎都有现实充分的理由将自己视为“目的自身”,但是如何将他人也同样视作目的,从而建立有规范性的道德体系却并不清晰。科斯嘉德认为,只要我们认定任何实践理由都必然是公共的,就可以完成这个“推己及人”的过程。她模拟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的“私人语言论证”,提出“私人实践理由论证”来说明实践理由的公共性。但是,这个论证并没有达成构建面向他人的社会性道德原则的目的。然而,从科斯嘉德的论证中,可以提炼出一种对“人的社会性”的深刻说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