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苏培君 Su Peijun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第10期104-113,共10页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全球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趋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19ZDA02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转向和方法论变革研究”(2021M69236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型不是一种现成的“在场”,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当代形态。这一转型不仅要在逻辑上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更要在历时态的时间场域中对二者之间的逻辑贯通性做出衡量。因此,新时代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应突破仅从逻辑上考察传统与现代之间内在一致性的抽象继承法之藩篱,补上历史性梳理之方法。这是因为,只有凭借历史性梳理才能真正把握中国哲学逻辑发展的主脉线索,从而实现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贯通,使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精神追求和价值旨归能够在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中得以彰显。在冯友兰研究的基础上,将讨论的重点置于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历史性梳理方法层面,并试图通过与抽象继承法的比较,彰显出从抽象继承到历史性梳理逻辑延展的必然性,以期为新时代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培育系统而深厚的方法论根基。
关 键 词: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冯友兰 抽象继承法 历史性梳理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61[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