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继承法

作品数:49被引量:6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高秀昌李贵仓韩敬林可济邓晓芒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艺术研究》《探求》《社会科学论坛》《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自我的太极模型的三个问题被引量:2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57-65,共9页汪凤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014);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资助项目“文化对个体智慧表现的影响及机制”的阶段性成果。
正由于阴与阳可以表征宇宙万物中任何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它才能作为自我太极模型的根逻辑,构成自我太极模型的深层结构。不过,阴阳思维落实到自我的太极图模型中的子模型中,已换成一对对纯粹的心理学术语,自然可建构出吻合儒、道、佛...
关键词:自我的太极模型 高度心理学 抽象继承法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主持人按语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1,共1页邓联合 
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不少学者喜谈其现代意义或当代价值。但凡是这一路数的论著,那些被强调的意义或价值之前又往往出现“积极”“重要”乃至“值得借鉴”“不可忽视”“富有启发性”之类的修饰语。问题是:何谓现代意义?古代思想何以...
关键词:抽象继承法 冯友兰先生 主持人 历史时空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抽象意义 不可忽视 历史语境 
从抽象继承到历史性梳理——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重构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第10期104-113,共10页苏培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全球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趋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19ZDA02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转向和方法论变革研究”(2021M69236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型不是一种现成的“在场”,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当代形态。这一转型不仅要在逻辑上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更要在历时态的时间场域中对二者之间的逻辑贯通性做出衡量。因此,新...
关键词: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冯友兰 抽象继承法 历史性梳理 
从抽象继承到历史性梳理——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重构
《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61-71,共11页苏培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全球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趋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19ZDA02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转向和方法论变革研究”(2021M69236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型不是一种现成的“在场”,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当代形态。这一转型不仅要在逻辑上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更要在历时态的时间场域中对二者之间的逻辑贯通性做出衡量因此,新时...
关键词: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冯友兰 抽象继承法 历史性梳理 
论法律传统继承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5期13-14,共2页李拥军 
“抽象继承法”视野下的法律传统继承冯友兰认为,一切哲学命题都有双重意义,即抽象意义和具体意义。“我们如果注重其中命题底抽象意义,就可见可以继承的比较多。如果只注重其具体意义,那可以继承的就比较少,甚至于同现在‘毫无共同之处...
关键词:抽象继承法 哲学命题 抽象意义 冯友兰 方法和途径 法律传统继承 双重意义 共同之处 
“科学性”的新探求——1949—1978年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中国儒学》2020年第1期204-225,共22页匡钊 
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领域内,范式反思始终是学科发展与知识积累的基本动力。1949年后学科层面对"日丹诺夫范式"的引入,体现了以更具"科学性"的方式阐释传统的新尝试。该范式包含的教条主义因素,在1957年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反思中成为关...
关键词:日丹诺夫 抽象继承法 范式反思 
从“经验事实”到“哲学营养”——论冯友兰的中国文化观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9-23,158,共6页刘素娟 
面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冯友兰以'旧邦新命'为己任,致力于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和维护。在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中国文化生死存亡之际,他提出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经验材料'的客观存在,理应被研究,不能被抛弃,中国文化作为...
关键词:冯友兰 中国文化 哲学营养 抽象继承法 
从“抽象继承法”到“马魂、中体、西用”——冯友兰、张岱年、方克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探索被引量:1
《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6期27-30,共4页刘晶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当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都无法正确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之路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锁定在文化创新上。从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到张岱年'综合创新'再到方克立'马魂...
关键词:冯友兰 张岱年 方克立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哲学界对于冯友兰“抽象继承法”的批判被引量:2
《儒学与文明》2018年第1期43-53,共11页乔清举 
抽象继承法是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然而,由于受教条主义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提出之际,学者们未能理解冯先生提出抽象继承法旨在复活中国哲学史的深层意图,人为地将抽象继承与批判继承对立起来,给予了严厉的批判...
关键词:冯友兰 抽象继承法 中国哲学史研究 批判与反思 
学校教育理念提炼的问题与化解被引量:2
《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2期31-33,共3页牛楠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新样态学校--中小学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建构和实施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YB2016002);"新样态学校视域中的学校文化研究"(课题编号:GYI2016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性要素,学校教育理念提炼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但在学校教育理念的提炼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者从方法论的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可采用理论研究法、抽象继承法、自评他评共证法、双...
关键词:学校文化 学校教育理念 理论研究法 抽象继承法 自评他评共证法 双重转化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