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清举

作品数:79被引量:24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主题:儒家生态哲学中国哲学生态冯友兰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逻辑联系
《甘肃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1-7,共7页乔清举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2023ZD021)。
“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作为“两个结合”的理论结晶,“六个必须坚持”以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与世界、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责任和担当为指归,...
关键词:六个必须坚持 内在逻辑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自信 “两个结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类文明意义与国际战略意义被引量:3
《生态文明研究》2024年第5期3-14,共12页乔清举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批准号:2023ZD021)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人类文明意义和国际战略意义。从环保入手,促发展转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把中国和世界提升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其基本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人类存在于世界的“根”上深化了文明的内涵,提升了文明的高度,...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类文明意义 世界生产力格局 国际战略意义 
论“两个结合”及其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意义被引量:9
《哲学研究》2023年第12期5-13,124,共10页乔清举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编号2023ZD021)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解决了近代中国面临的既要维持自身文明的道义高度,又要实现现代化的两难问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即产生了如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提出是“第一个结合”的生动体现。提出“第二个结...
关键词:“两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被引量:2
《船山学刊》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乔清举 
2023年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2023ZD0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建构性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性视野、进步史观、主体观等方面高度契合,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提供了思维通道。提出“两个结合”,强...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 精神力量 文化主体性 文化自信 文明自信 
民为邦本 为政以德
《平安校园》2023年第8期18-19,共2页乔清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谈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特性时,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其中提到了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关键词:民为邦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政以德 治理思想 深刻把握 中华文明 习近平同志 
论“生态儒学”及其理论与现实意义被引量:1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27-29,共3页乔清举 
当前国内外学界研究和发展儒学的学术努力异彩纷呈,出现了“生活儒学”“制度儒学”“心性儒学”“宗教儒学”“政治儒学”等不同路向,但尚无人提出“生态儒学”概念。本文提出这一概念,作为对儒学当下研究动态的一个介绍和未来发展方...
关键词:政治儒学 生活儒学 研究和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 异彩纷呈 
天人合一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发展
《秘书工作》2023年第3期77-80,共4页乔清举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根本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这一传统智慧的创...
关键词:天下观 天人合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华文明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智慧 多维度 社会观 
论“生态儒学”及其理论与现实意义被引量:3
《孔子研究》2023年第1期45-52,158,共9页乔清举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研究”(项目编号:14ZDB00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教育部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基地“北宋易学哲学的生态维度研究”(项目编号:14JJD720006)的阶段性成果。
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生态哲学,“生态儒学”概念可以成立。儒家把自然分为动物、植物、土地、山川四种对象,从宗教、道德、政治法律三个维度对这些对象提出生态性质的认识和对待措施。生态儒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时、道、仁等概念构...
关键词:生态儒学 儒家生态哲学观 主客关系 二次启蒙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涵及理论价值被引量:18
《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1-9,共9页乔清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融汇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汲取古今中外人与自然相处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创立了系统、深邃、严密的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回答了我国为什...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环境生产力 绿色GDP 
生态视域下韩愈天人观的多层面诠释
《人文论丛》2022年第1期355-362,共8页张圆圆 乔清举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唐代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研究”(21CZXJ01)阶段性成果。
从生态维度来看,韩愈之天是自然之神和人道的统一,体现了人对自然法则和人类社会秩序的认知;其所谓人,则是有限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体现了人对自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知。韩愈的天人观包含天人感应、天人相分和天人合德几层含义,反...
关键词:儒学 韩愈 生态观 天人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