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雨霏 Zhou Yufei
机构地区:[1]德国日本研究所,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纪尾井町7-1,102-0094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2年第3期49-59,共11页HISTORY
基 金: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科研费(20K13463)。
摘 要:日本对亚细亚的认识可追溯至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在江户时期的流布。但在日语语境中,将"亚细亚的"(アジア的)作为形容词来描述一种社会形态,则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密切相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使用"亚细亚的"(asiatisch)一词来形容原始共同体的生产方式。在1930年左右的日本言论界,这一词汇在亚洲社会性质论争中逐渐拥有"前近代的""落后停滞的"等词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这一词汇又在"东亚协同体"与"大东亚共荣圈"的话语体系内发生词义转向,与"乡土共同体"等概念合流。"亚细亚的"一词在二战前及战时日本的流行与词义演变描绘出日本的亚洲观在这一时期的嬗变轨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