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考古学的发展与中国历史撰述中的“古史”建构  

The Development of Archaeology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Ancient History”in Chinese History Writ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兴 Wang Xing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410082

出  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年第2期130-146,共17页Journal of Historical Theory and Historiograph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中国初期史学界的学术重构研究”(20CZS003)阶段性成果。

摘  要:缘于史料观念的转变、疑古学说的刺激、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学科定位与学术使命,考古学兴起之后,旋即受到民国时期史学界的重视,并且考古材料被运用于古史书写之中。当时的史前考古成果打破国人上古黄金时代观念,“拉长”了中国古史,由此重塑了国人的“史前史”认知和民族自信心。而殷墟考古成果,不仅使“商史”书写有更为明晰的时间序列,同时根据殷墟出土物,还可考察商代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艺术等“意识诸形态”的发展程度。即使当时的考古工作有许多局限,未来考古工作如何发展亦未可知,但许多学者仍期望将来出现满意的古史撰述。在民国考古学发展脉络中,考察中国历史撰述中的“古史”建构问题,亦可为当今的古史书写和中国特色古史理论结构的建立提供借鉴。

关 键 词:中国历史撰述 考古学 “古史” 建构 史前史 商史 

分 类 号:K854[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58[历史地理—历史学] K0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