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牟研冲
机构地区:[1]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710065
出 处:《华夏文化》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Chinese Culture
摘 要:引言辋川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中部偏南,距县城15千米,辋川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清风明月,是唐代诗人王维宦海归辞的隐居之地,在此王维创作了二百余首田园山水诗,完成了画史上广为传摹、移写的《辋川图》。对于王维山水诗的研究一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王维的画作自然也成为了美术史研究的重点。学术界对于王维画作的研究主要以纸本流传《辋川图》为代表,其一为研究王维的画法和风格,其二是从园林景观角度出发考察王维的辋川别墅的文人景观。后者主要见于学位论文,而对“辋川样”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最早提及“辋川样”的是北宋郭若虚(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59页),宁晓萌的《“辋川图现象”——绘画与历史性的建制》一文中提及“辋川样”(宁晓萌:《“辋川图现象”——绘画与历史性的建制》,载《意象》第四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26-148页)。“辋川样”如何从纸本横跨媒介进入碑学的体系,关于这一点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且对于蓝田藏辋川图石刻也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唯一一篇论述辋川石刻的是孙菊君的硕士论文(孙菊君:《万历年间郭世元摹〈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石刻拓本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1993年)。本文以蓝田文管所所藏的历代辋川石刻为出发点,就有关“辋川样”在金石学中的生成做如下申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