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熊德中 Xiong Dezhong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2]烟台大学法学院
出 处:《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67-78,共12页Journa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研究”(19ZDA1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间接反证是反证方从反面证明另外的事实可能存在,从而排除法官根据本证方的证明进行推理并否定要件事实存在.间接反证方必须对从反面证明的另外事实承担确认责任,从而减轻本证方的证明责任.尽管德、日通过判例创造了间接反证理论及其适用范围,但也存在争议.而我国民事法律向来都规定污染环境者对损害“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这被称为“举证责任倒置”,是通过法律明确规定的方式减轻受害者的证明责任.然而,受害者是否对“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仍然存疑.我国环境侵权的司法解释确认了受害者对“存在因果关系”承担提供证据责任而非证明责任.对这种反面证明提供初步证据证明即可,并不要求证明至高度盖然性,其系争辩责任、主张责任.如此解释,是因为因果关系要件的特殊性,其既属于事实性要件,又属于评价性要件.虽然从形式上符合间接反证理论,但解释论的语境不同,不必引用间接反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