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文虎[1] 张立功[1] 钟孟飞[1] 李敏[1] 张毓琦 高宗恩[1] Liu Wenhu;Zhang Ligong;Zhong Mengfei;Li Min;Zhang Yuqi;Gao Zongen(Department of Neurology,Shengli Oilfield Central Hospital,Dongying 257000,China)
出 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第11期870-875,共6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摘 要:颅内动脉夹层(intracranial arterial dissection,IAD)是指各种原因使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颅内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间剥离分层形成血肿,或颅内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的一种疾病[1]。当血液进入动脉内膜与中膜之间时,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严重时可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当血液进入动脉中膜与外膜之间时,往往会形成夹层动脉瘤,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2]。相比西方国家,IAD更多见于亚洲人[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IAD的易感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创伤、偏头痛、高血压以及感染等[4,5]。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缺血性或出血性症状,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内膜瓣、双腔征、串珠征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目前诊断IAD的金标准。IAD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和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夹层(middle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MCAD)是一种较为罕见的IAD类型,是导致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均有其特殊之处。据报道,68.9%的孤立性MCAD以急性缺血性卒中为首发表现,仅表现为缺血症状的MCAD患者90%转归良好,而发生出血的MCAD患者高达60%转归不良[6]。现报告2例青少年孤立性MCAD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关 键 词:缺血性卒中 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大脑中动脉 易感因素 缺血症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中膜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