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若昌
机构地区:[1]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西部学刊》2023年第7期64-67,共4页Journal of Western
摘 要:物自体作为康德存在概念中的核心部分,只能被应用于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的前置概念,其存在属性有相当多的缺陷。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存在观从事物的根本出发,将一切现实的存在相互统一。现象学对存在概念的探讨与康德相去不远,其将“感知”和“对象”的一致作为存在的认知方式,缺乏认识—实践过程中的统一性。科西克将马克思主义与海德格尔哲学结合起来对存在进行理解,通过对实践的“生存化”注解,将存在嵌入物质世界的关系之中。通过回溯康德之后的存在概念,能够直观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自体的超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