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频[1,2]
出 处:《美术大观》2023年第3期87-95,共9页Art Panorama
摘 要:从传统文献记载的层面理解汉碑及其穿、晕的出现,遮蔽了很多无法解答的问题,比如,究竟哪些碑刻应该有穿、哪些无穿,为什么?穿与晕有无对应关系,为什么?……其实,稍微认真考察就会发现,“下棺引繂之遗象”的文献解释,更多来自后世学者的书斋想象,也只能针对后起的半圆首墓碑,而不能涵盖早前几十年已经出现的那些圭首墓碑,更遑论众多无穿的纪功、德政碑。面对缺少考古实物支撑的旧有文献阐释,本文立足于汉人的图像与信仰世界,通过将汉碑置于东汉时期丰富整体的石刻群落之中,发现石碑装饰与画像装饰之间的符号结构对应关系,来探求更为合理的“穿”“晕”含义,以拓展我们对于汉碑及其产生时代的认知深度。本文由此也涉及金石学与书法史学研究的当代视域扩展问题,用伽达默尔的话说,是为了在一个更大的整体中,按照一个更正确的尺度,去更好地观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