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慧霞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教育探究》2023年第2期57-57,共1页Educational Study
摘 要:约翰·洛克的儿童读物理念具有开创性,对于英国,乃至世界之儿童读物的变革与发展意义重大。洛克强调儿童读物应当发现儿童,主张彰显儿童的主体性与天性,赋予儿童尊严。于我国当前的儿童读物市场而言,洛克儿童学说依然是一剂极好的“清醒剂”。当前,我国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化进程,儿童读物已然不再被视为“小儿科”,但是儿童读物的创作与发展还远未达到“科学”的程度。从规模来看,我国儿童读物种类繁多,各种欧美经典译著层出不穷,随着国民购买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儿童教育的日益重视,儿童读物市场规模愈来愈大。但从客观上来说,我国儿童读物的质量仍参差不齐,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所谓国际经典的“贴牌”读物,儿童读物与教科书的区别性不明显,真正“儿童的读物”并不多见。作为英国儿童教育先驱,洛克儿童读物理论的贡献巨大。面对长期以来,以“儿童”为主体的儿童读物的缺失,洛克强调儿童读物应当发现儿童,反对纯粹的道德说教,提出“寓教于乐”,主张彰显儿童读物中儿童主体性与天性,赋予儿童尊严。18世纪以来,洛克的儿童读物观跨越地域,传播至世界,成为了儿童教育观的“普世价值”;于我国当前儿童读物“病态”而言,洛克之思想对我国儿童读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对此,应当从洛克儿童读物理念中吸收经验,强调儿童读物的“童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0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