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戴茂堂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40-48,共9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伦理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ZD04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近年来,应用伦理学已经成为学术界的高频词。应用伦理学的产生被广泛认为推动并代表了伦理学的“繁荣”。倘若倡导应用伦理学旨在强化伦理学的实践功能和问题意识,强化伦理学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干预,那倒是无可厚非并值得肯定的。遗憾的是,当今学术界缺少对应用伦理学概念的认真思考,伦理学在追逐应用的过程中下降为解决某个道德问题的具体手段,结果是应用伦理学成为伦理学应用,并且往往是对伦理学极其庸俗和粗陋的应用,那就是简单地把伦理学当成工具来使用,遗忘了伦理学特殊的价值引导功能,丢失了伦理学高贵的学术理论品格。正因为如此,随着伦理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道德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变着花样在增加。只有对这一现象的文化源流给出深层反思,才能规范伦理学的合理应用,应用伦理学也才能得到恰当的解读。其实,应用伦理学与理论伦理学不可以截然两分,应用伦理学一定是理论的;伦理学与应用不可以截然两分,伦理学一定是应用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