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汪容 黄蓉 湛超军 王培琳 陈瑞扬 刘晨路 

机构地区:[1]天津市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口腔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300041

出  处:《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Journal of Modern Stomatology

基  金: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8056);天津市口腔医院博硕士重点项目(2019BSZD05)。

摘  要: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作为一类常见的具有恶变潜能的口腔黏膜疾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不能擦去且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疾病的一种白色损害,不包括局部刺激因素去除后可消退的单纯过角化症[1]。OLK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烟草、残冠残根等因素长期刺激,念珠菌感染和某些全身因素有关。口腔白斑病属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OPMD),平均恶性转化率为3.5%。目前预测OLK恶变的因素主要基于临床数据,包括高龄、女性、白斑病损面积>200 mm2、非均质型白斑和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等[2]。近期,Wu[3]等报道中国口腔白斑病恶性转化率为1.7%,从OLK检出到恶变的平均间隔期为26.7个月,因此,精确有效地治疗口腔白斑病并防治其恶变一直以来都是口腔医学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

关 键 词:口腔白斑病 念珠菌感染 全身因素 口腔医学 临床数据 恶性疾患 角化症 均质型 

分 类 号:R781.5[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