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屈光力与散光变化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许博[1] 董诺 殷孝健[1] 石春和[1] 孟娜娜 冯姝颖 

机构地区:[1]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镇江康复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江苏镇江212002 [2]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科,福建厦门361005

出  处:《临床军医杂志》2023年第3期321-323,共3页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

基  金: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970771)。

摘  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屈光力与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9例(76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切口将患者分为A组(n=29,38眼)与B组(n=30,38眼)。A组患者切口2.2 mm,B组患者切口3.0 mm。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屈光力,总散光。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A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屈光力高于B组,后表面屈光力绝对值、总屈光力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患者术后1周后表面屈光力绝对值增大,术后1周、术后1个月总屈光力均增大,前表面屈光力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B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总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绝对值增大,前表面屈光力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B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散光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前表面散光、总散光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导致的角膜屈光力与角膜散光变化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对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和散光影响更大,且3.0 mm较2.2 mm切口对角膜屈光力和散光的影响更大。

关 键 词:白内障 透明角膜切口 角膜屈光力 角膜散光 术源性散光 

分 类 号:R779.6[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